联系方式

安徽建筑房产网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anhuifj.com
地   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合肥建设千万人口宜居大城 空间布局锁定“1331”
日期:2013年1月11日 浏览[625]

  《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及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旅游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的点滴进展,都牵动着市民的心。记者昨日从市规划局获悉,在前期大量工作的基础上,该《发展规划》即将产生最终成果并适时向公众发布。

  绘就大城蓝图

  从加速安徽崛起的战略高度决策,合肥将被打造成长三角地区继沪宁杭之后的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并朝着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方向迈进。《发展规划》对合肥的城市定位,与该目标契合。

  按照《发展规划》,作为全国“独拥大湖”的省会城市,合肥将继续发挥不可多得的科教资源优势,在1.14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挥毫泼墨,绘就1100万人口容量的大城蓝图,城镇化率由目前的70%,提升至85%。

  未来,合肥不仅会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与长三角等先发地区等高对接的体制机制,在基于“地理坐标”的定位上,合肥也将逐步实现从中部工业型省会城市向长三角西翼中心城市的跨越。

  空间布局升级“1331”

  站上新起点,合肥“1331”市域空间发展新格局也在《发展规划》中确立。

  “1331”被解读为:“1”即优化提升主城区;“3”即特色发展巢湖、庐江、长丰等三个副城区;“3”即着力培育新桥临空产业基地、庐南重化工基地、巢北产业基地等三个产业增长点;“1”即创新建设环巢湖生态示范区。

  其中,主城区的空间结构被概括为“双心两扇两翼”。 其中的“双心”,指一个老城区的“老城中心”,一个位于滨湖新区的“新城中心”,打破了单中心结构;合肥的西北方和东南方将形成两个扇形区域,这两块区域对称相望,将通过保护生态发展现代服务业,弘扬水绿交融的空间特色;合肥的东北和西南部也会有两块翼状空间对称布局,这两块空间将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提升产业档次,通过空间重构解决工业围城。

  三个“城区副中心”中,巢湖规划人口60万到80万人,突出旅游度假特色;庐江形成新兴现代产业基地、区域商贸中心,人口规模将达到40万~50万人;长丰将成为合肥经济圈的重要枢纽城市,规划人口规模30万~40万人。

  此外,合巢产业新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庐南产业新城紧盯矿产资源开发;依托新桥机场,空港新城将重点发展高新制造、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业,创新发展的临空生态科技产业基地。

  对于环巢湖区域的发展,《发展规划》提出,将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旅游发展为特色,保护环巢湖自然生态网络,创新利用各类资源,建设新型城乡空间。

  交通网内外畅达

  大城建设,交通条件至关重要。

  为此,对外交通方面,《发展规划》“献计”:增建至西安、南昌和郑州的客运专线;加密高速路网,无缝对接长三角;提升高速铁路辐射力度,预留合武、合宁铁路由时速200公里提级为350公里的条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呼之欲出。

  城市自身交通方面,《发展规划》为合肥设计了一条城际铁路环,实现中心城多站点城际服务。城际轨道兼顾外围区县,外围区县适时建设中低运量轨道;在合肥南部的绕城高速基础上,规划提出增加西绕城高速方案,疏解合淮阜高速城区段过境交通压力;规划设计通过合巢新城高速,服务地区发展,并兼顾服务巢湖半岛旅游,合宁高速连接线,分离东西向、南北向过境交通流。

  另外,《发展规划》提出在“1331”体系内各组团间主要经济走廊实现两条以上一级公路衔接,主要城镇带提供快速路服务,提升中心城区辐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