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方式

安徽建筑房产网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anhuifj.com
地   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宣城:共建共管让“保障房”更得力
日期:2013年1月11日 浏览[599]

   走进宣城市夏渡新城17幢104室,只见大小两间卧室南北相对,厨房、卫生间、客厅布局紧凑,整洁明亮。 “以前租住在单间里,条件差不说,还担心房东提价,现在住上廉租房,心终于安了! ”说起保障房,房间主人丁绍翠一脸的感激。

    保障房保民生。2008年以来,宣城市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16170套,开工率达110.59%;基本建成7298套,建成率达145.96%。一批像丁绍翠这样的低收入者因此改善居住条件。

    多方筹资,确保“不差钱”

    “针对上级补助资金不足、地方平台融资能力和渠道有限等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建设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的建设新模式,确立由政府集中统建、商品房和安置房项目配建、产业园区和企业自建的路子,以期破解保障房建设的资金瓶颈。 ”宣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这一模式,该市市本级今年又集中开工夏渡新城二期和桂花园三期等保障房建设项目,计划分三年共建约6300套。

    为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保障房,该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新建普通商品房和拆迁安置房中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实施意见,要求新建普通商品房和拆迁安置房中按10%和5%的比例分别配建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同时,对配建户型面积、建设标准作出具体规定,确保保障房用户融入商业小区。

    此外,该市还率先在全省出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管理实施意见,给予企业每平方米200元奖励,用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泾县、宁国等县市也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郎溪县开发区管委会将园区各企业7%的配套综合用地集中使用,统一规划建设了学府小区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共320套,在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住房困难的同时,也增强了园区对劳动力及人才资源的吸引力。

    租售并举,帮圆“新房梦”

    市区北门曾是宣城市最繁华的市井之地,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北门逐渐沦为巷道狭窄、污水横流、乱搭乱建、设施陈旧的棚户区。 2007年,承载着旧城改造和市民期望的北门改造工程正式实施。与开工同步而来的是,48万平方米面积要拆迁,近5000户、23000多人要安置,预算投资高达150亿元,这些难题怎么解决?

    “在探索棚户区改造方式时,我们结合住房保障政策,创新产权共有、租售并举安置方式,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路子。 ”宣城市住建委副主任陈硕给出了答案。 2008年以来,他们先后为北门棚户区改造申报获批廉租住房项目2121套,通过用现有危旧房调换产权等方式,让众多低收入者圆了“新房梦”。

    在实施棚户区改造拆迁中,宣城市结合廉租住房政策和棚户区改造政策,通过就地建设和异地购建2130套70平方米以内保障性安置房,创造性地实行产权共有、租售并举的政策,产权调换的部分属于低收入家庭私有产权,不超过50平方米的超面积部分属于政府廉租房产权,允许低收入家庭一次性或分期购买后取得全部产权。“产权共有、租售并举”的建设模式,不仅改善了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也避免了他们今后因改善住房条件进行的二次搬家。同时,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层建筑中廉租住房建设公摊面积过大、实用面积偏小的矛盾。

    全程公开,共管“阳光房”

    2008年1月,宣州区低保户王道明一家三口彻底告别无房历史,如愿搬进城区稻香新村,成为该市第一批廉租房住户。虽然是低保户,但老王拿到这间屋子的钥匙,也是层层把关,申请、公示、审批一样不能少。

    “当前,社会诚信体系尚未建立,公民收入不透明,财产隐蔽性高,这就需要严把审核关,确保保障性住房公平公正分配。 ”宣城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12年上半年,该市对2155户廉租房租赁补贴申请对象的资产状况和相关信息进行了联合审查,查出不符合廉租住房租赁补贴保障条件316户,并逐一清除。同时,组织专人对2012年申报的271户实物配租拟承租对象全部进行入户走访,对申报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审查。此外,对历年已承租的413户保障对象进行年度复核,严把分配准入关口。

    由于对保障对象收入界定难以全面掌握,审核把关难以到位,退出机制也难以有效建立,确保保障房分配“零差错”依然任重道远。今年以来,宣城市又出台市区住房保障分配管理实施意见,按照两房并轨、梯次保障、租补分离、差别补贴的原则,将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统一并轨为保障性住房,优先满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逐步扩大到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同时,对获得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资格的保障家庭,统一执行市场租金,并区别低保、低收入家庭分别给予差额租金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