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六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努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力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清洁工程和村庄整治,大力提升城镇化水平,切实抓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不断强化建筑节能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规范全市住房城乡建委系统各项工作。
六安市住房城乡建委系统切实关注民生,坚持不懈地为老百姓多办好事,办好实事,以群众利益为首要任务,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不断优化城乡居民的人居环境,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全社会的和谐。牢牢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注重内需对全市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大力发展建筑业、建材业、房地产业和勘察设计业,以及物业、中介服务业,增强发展后劲,务求平稳增长,确保行业经济对全市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快速提升。突出结构调整,切实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自主创新和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住宅产业化,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工作着力点,切实提高住房城乡建设产业的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增强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动力。
大力实施住房保障,实现城镇居民“住有所居”。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管委)签订了确定了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确保把保障性住房建成放心工程。严格执行准入标准、审核程序、动态管理、退出机制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坚持阳光操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全市2012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计划、开工日期、基本建成、竣工和分配对象、房源信息、分配程序、分配过程、分配结果、退出等信息全部在市、县区政府(管委)、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等网站予以公开,并按月进行内容更新,开展了六安市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全市新增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2361套,占目标任务的101.4%;完成廉租房补贴发放11711户1757万元,占目标任务的222%。
开展农村危房改造、清洁工程和村庄整治,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坚持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的乡镇都在积极探索建立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加强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的后期管养,拓宽管养经费投入渠道,提高垃圾收集转运设施的利用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覆盖面,提高农民住房的安全性;加大村庄整治力度,以重点区域和主要交通沿线为依托,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优美乡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有34个乡镇,投资4180万元,已完成23个整治点的村庄整治工作。
发展建材工业,突出建筑节能工作。进一步规范了预拌混凝土市场,巩固“禁现”“禁粘”工作成果,完成新型墙材的产业布局规划和项目准入的实施工作,促进散装水泥和新型墙体材料发展与建筑节能有机结合。严格按照《安徽省居住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达100%;审图机构严格执行专项审查和备案制度,全面推行专项验收制度,提高建筑节能施工质量和施工阶段执行率,建立“源头把关、过程监管、事后控制”的工作机制,住房城乡建设系统齐抓共管,全市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达100%,施工阶段执行率达98.6%以上。
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根据全省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布署及合肥经济圈规划要求,推进新一轮二级城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着力推进我市5县县城总规修编及霍邱钢城、合肥(六安)新桥空港新城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编制完成《六安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六安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以产业集聚为特点的东部新城总体规划、以生态文化为特点的西部新区总体规划,开展我市城市规划区范围1096.8平方公里的城乡统筹规划编制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了六安市城市路网涉铁通道、城市市容环境卫生、混凝土布点等18项规划。
规范建设工程管理,促进建筑业发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建筑业发展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全市建筑业发展、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加强建筑业管理等工作,建筑业、勘察设计业总产值同比递增12.5%;对5县5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高强钢筋质量、建筑节能、打非治违、起重设备等在建工程进行了集中督检,对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限期整改建议书;制订了全市新型砌体材料墙体裂缝通病防治措施六安市建筑劳务实名制用工和工资支付管理“一卡通”实施意见等;全市已创建省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17项,市级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37项。
落实国家政策,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快房地产市场预警预报体系和信用档案系统建设,建立房地产项目管理库,对全市所有在建项目进行动态监管,规范房屋登记,加快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认真贯彻《安徽省物业管理条例》,履行好各方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实现物业管理与服务规范化,提高业主满意率,推进物业服务业的健康成长,培育新的服务业增长点。我市创新物业管理工作受到了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的认可,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将在我市召开全省创新物业管理工作现场会;规范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管理工作,加大房屋征收与补偿中矛盾纠纷的排查与化解工作,维护好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服务重点工程,突出生态建设。2012年市重点办安排并有效地实施了六安中心城市重点工程项目七大类56项,各项重点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重点工程征迁补偿工作强化区、街、社区(村)三级联动,克服征迁资金紧张、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以及安置房建设相对滞后的难度。今年1-9月,完成城镇房屋征收与补偿面积44.95万平方米(不包括商业拆迁),有效地保障了城市重点工程建设;该委系统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谋划了“五城同创”的前期有关工作。
|